一根网线,连接你我;一块屏幕,天涯咫尺。一场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正在悄悄发生。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民生工程“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学校工作,探索互联网同步课堂建设,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与结对学校泰顺第四中学的两校“互联网+同步课堂”成功上线。
本次“互联网+同步课堂”开设的系列语文阅读课程围绕七上课内经典必读和选读书目展开。课堂教学理念是基于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课堂通过丰富有趣多元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堂教学以单篇文章为载体,以活泼灵动的手段,构建起学生与经典名著文化之间的桥梁,消除孩子与经典的隔膜,打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通道。
9月24日下午黄晓园老师上了互联网+《朝花夕拾》阅读提升课。针对整本书阅读,黄老师设计了了解作品内容、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等环节。其中猜猜他(她)是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会深度思考,将人物归类,让学生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比阅读,对主题探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也深刻。最后针对写法进行探讨,尤其是针对难点“不同视觉角度描述”,大鲁迅和小鲁迅之间思想的差异。这堂课黄老师教会了如何读懂散文:从浅层入手读那人、那事,深层读作者的情感。整堂课上完,学生收获颇多。
周晶波老师的课立足于海伦·凯勒宝贵的三天光明时间,通过层递式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感受、分析海伦·凯勒优秀的精神品质,以及莎莉文老师耐心教导、无私、博学的优良品德。在互联网+的双向课堂中,本课极大的调动了泰顺四中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孩子们感同身受,学会了坚持不懈、勇于面对生活中苦难的优秀品质。
孩子们在周老师的带领下,感悟到了光明的可贵,以及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引导孩子体会热爱、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带领一代又一代读者领略这块风情宝地。10月15日,张慧老师基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以微电影的方式作为导入激趣,将课堂设计为“邂逅一条河”、“遇到一群人”“感悟一段情”三个板块,带领孩子们溯河而上,重走沈从文回乡之路,见识一路上独有的风土,发现散落在乡村美好的痕迹。
“邂逅一条河”板块从本书目录入手,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行进的路线,并结合第一二单元所学的景物赏析角度,分析作者湘行过程所遇景致的静谧与瑰丽。“遇到一群人”抓住书中出现最多的水手形象,分析水手个体牛保、七老和临时纤夫的特点,并上升水手群体生存的状态和意义。“感悟一段情”借助相关资料带领学生感受与三三的温情,并领悟蕴含在篇章中的多元母题。
科技手段可以让教育资源实现共享。相距遥远的两地因为互联网而同在一个课堂。在有趣、有效、有价值的课堂里,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进步与成长,这才是“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