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工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记录表
时间 | 2020年5月20号 | 周次 | 第十五周 |
班级 | 8(16) | 学科 | 社会·法治 |
开课教师 | 熊佳慧 | 课题 | 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
开课老师反思: 今天上课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比较幽默风趣的方式,告诉同学们本节课通过问答和翻书的方式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带领同学们思考单元的关键词和课的知识重点。并且希望能做到注重知识的迁移,让课堂中的知识点相互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我将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中单元导语的内容,与同学们分享。并在回忆单元导语的过程中,来发现本单元的主线——发展和危机。借助两个关键词展开,看到明清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上有何发展和危机。与此同时,与当时欧美国家相比,思考为什么中国会落后于世界,造成被列强侵略的近代历史。这正好也与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内容相联系。而第六单元同样也借助关键词兴起和革命的内容,从思想、经济、政治的角度讲述为何资本主义会在当时兴起。同时借助年代尺的方式,将重点的内容事先做好记录。当时在自己的课堂上并没有把同学做的年代尺拍下来放在PPT上,这样可以让学生提高注意力,知道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从而督促自己。第七单元的重点在于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以及在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美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头羊,也正是因为在当时这两个国家进行资本主义革命。而第八单元则是用主线讲述的方式,简要提到了近代历史中中国被列强侵略的历程和反抗的过程,两者相互交织。而整堂课自己讲的内容过多,学生发挥的空间过少。内容含量过大,应注重详略得当。
| |||
听课老师反思: 丁玲利 今天,有幸聆听了熊佳慧老师在8(16)班的复习课。熊老师的课堂,思路非常清晰,过渡语非常自然。这节课总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单元导语作为切入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辨析易错点。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面对如此庞杂的教学内容,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熊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工具,比如年代尺和表格,寻找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若说可以有所改进的地方,就是重点可以再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再多一些。 马凯斯: 本节课为八年级社会部分复习课,佳惠老师的复习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单元核心与立意。从单元导语入手,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把握单元脉络。比如第五单元紧抓“危机”2一词。2、复习粗中有细。利用时间轴或表格的方式回顾知识点。时间轴多为纵向梳理,侧重梳理与清晰。表格多为对比,在比较差异中凸现特色。除时间轴、表格外,佳惠在讲述到某一知识点时,常常提示重点内容或易出错内容,可见其对复习课的琢磨,对考点的了然于心。3、知识梳理与习题演练结合,既有回顾,又有检测。单纯的知识回顾容易让人疲倦,加一点试题为佐料,既可“醒脑”,又能及时察觉掌握程度。4、语言幽默,过渡流畅。每个知识点之间,佳惠都有过渡,非常自然与流畅。为了避免复习课的沉闷,佳惠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容调动学生兴趣,比如“喊麦”。 | |||
教研组长:李冰 |
“启航”工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记录表
时间 | 2020年5月20号 | 周次 | 第十五周 |
班级 | 8(8) | 学科 | 社会·法治 |
开课教师 | 章思思 | 课题 | 道德与法治复习课 |
开课老师反思: 这节课我上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其实整个单元的线索是这本书中最清晰的部分。就是讲了权利与义务的两个知识点,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怎么依法履行权利,如何依法履行义务,以及权利与义务是什么关系,怎么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相统一。知识点的罗列是复习课的第一步,之后再是直接通过习题的方式对学生学过的内容做一个及时的巩固和反馈,我再对学生写的内容做一个分析,直接在课上对学生写的答案做一个讲解,指出学生做的比较优秀的地方可以让其他学生学习,也可以指出学生们做的还不够的地方,直接在课堂上指出不仅仅可以让这位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让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的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在复习课上我选择的思路就是先讲解知识点,再是通过习题进行分析,最后是直接反馈。 那针对这个单元的内容,我是如何处理的呢?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我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景。比如在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时候,我就特别强调每一个权利的在生活中的场景,因为法治的材料多是选择具体情景,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是比较差的,可能是背下来了,但是用在具体例子里就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景,但是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尤其是多刷题。像这次的开课,我就觉得很多例子举的还不是很到位,接下来我也会多做好题,多做各地中考题,希望可以有所进步。 | |||
听课老师反思: 郑葱燕: 今天,聆听了章思思老师在八年级12班的复习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八下第二单元权利与义务的内容。章老师,从整个单元内容的大框架入手,为同学们厘清思路,用板书的形式代替了ppt播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跟着思路一起动笔。梳理了道法的基本套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其次,从大框架再走向具体的细节之处,比如,如何判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会采用举例子的方式说明属于哪一种权利或者义务。关于道法课程的知识点梳理,这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比如说我买了一辆车,用这辆车开车上班,或者用这个车进行滴滴开车,最后我把车给卖了,对应的是什么权利?每一权利都有适用的范围,有针对的对象群体。 复习课不仅是温故而知新,还在在于查漏补缺,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应试答题技巧的掌握,如何答卷能呈现出思考方式和内在逻辑,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也是学生需要不断练习的重要内容。 权利与义务,这一单元的考试题型,通常都是先从材料中去判定公民有什么权利与义务,再去探讨如何行使权利?如何依法履行义务?最后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相关知识点。因此,如何上好一堂复习课,对于考试的题型与考点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学习的方向! 陈钰华: 今日章老师一课逻辑清晰,对之后的复习课有一定的经验帮助,获益匪浅。课堂主题为权利与义务,首先从权利与义务的整体框架出发,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步骤展开,其次结合公民的角度依次递进,即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为什么要正确行使(履行)权利(义务)以及怎样正确行使(履行)权利(义务)等,通过回答树立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也是本课中的重要问题,期间注重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基本义务易混点的区分,通过情境解说促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之间的不同,加深印象。在课堂后半部分,学生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再次巩固,并且章老师从具体题目中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思路,以学生两种不同的回答强调结合材料的重要性,着重讲述审题的细节即“三审”,对学生树立良好的答题习惯有极大的帮助。 曹冰冰: 周三上午第四节听了章思思老师的道法复习课。这节课章老师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来梳理权利与义务的知识点。课堂中,章老师复习重难点分明,比如关于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什么只需简单区分即可,重点掌握怎样行使权利和怎样履行义务以及为什么要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我认为这样的复习角度不仅是我们平时上课的套路,也是出卷老师出题的套路。其次,在复习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时,章老师教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例子来记忆权利、义务的种类,因为理论是枯燥的但是案例是具体的,所以这种方法值得借鉴。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巩固、练习所复习的知识,在题目的练习中又教授了答题方法与套路:审题时第一步注意答题的角度或者范围、第二步确定题目类型、第三步确定题目分值,下笔时要理论与材料结合,有理有据。章老师讲解题目时也很生动,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投影来对照学生与学生答案的差异、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翁怡琪: 章老师的复习课整堂课复习思维非常清晰,对之后我的复习课建构框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个单元的两个主题,一为权利二是义务,两者不可分割。章老师先列权利与义务的大框架,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进行复习,再从公民的角度继续追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什么要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接着就是这节课第二个重点,梳理权利与义务两者之间的联系。章老师还强调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容易混淆的内容,将问题放到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两者之间截然不同的表现,效果明显。复习完整个提纲后,再分发试卷让学生通过完成练习继续巩固本节课学习重点。章老师选择同学的答案进行投影,找出同学们可能容易错的代表性思路,继而为同学总结正确的答题思路,注重做题结合材料分析提纲,强调审题要注意提纲和材料的系列,做题时也要学会选择答案的范围,章老师对学生规范答题的总结也值得我去学习。 | |||
教研组长:李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