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读书笔记
对统编教材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即依托教材单元重构新的单元, 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间提炼核心概念,对接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核心任务及评价项目,使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包裹着核心概念与关键能力的项目任务中达成单元学习目标,实现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
(一)依托教材单元,开发学习项目
此类项目完全基于教材已有单元开发,将单元主题进一步细化或深化,以单元课文为基本学习支架,适当拓展相关阅读资源以辅助学习任务的完成。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家国情怀”,课文都与家国主题密切相连。前三篇课文,从山、河、土地的意象展开,表达在民族危亡时刻人民的爱国情怀。《木兰诗》通过塑造替父从军的木兰形象,抒发家国一体的报国之志。四篇课文虽从不同角度表达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但对于学生理解“天下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仅凭教材课文难以让学生有较深入的体认。基于此,可把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主题定为“我的文学家国”,并将主题细化,从文学的角度通过让学生阅读表现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家国情怀的作品,深化对家国情怀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精读;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学习做批注。整合上述学习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为涵泳晶味与抒情,项目化学习设计要点如下:任务一,理解家园情怀的内涵与价值;任务二感受爱国文学作品的类型;任务三,学习抗日救亡作品的抒情;任务四,爱国文学作品朗诵会;任务五,《我的文学家手册》发布会。
(二)整合综合性学习与相关单元内容,提炼学习项目
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以主题形式整体设计三条线,即传统文化类、语文生活类、社会现实类,较适合开发成项目。面对学校语文实践活动少的困境,可将有关单元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利于学校统筹安排学生集体外出学习活动。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身边的文化遗产”与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俗风情”内容相近,如果按教材安排的时间,与6月9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相距甚远,而在八年级下学期实施,正与有关社会活动时间节点相近,便于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开展学习。因此,可设计成“探寻民间风俗”项目,以为家乡撰写一个优秀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为核心任务,设计解读民俗、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感受作家笔下的民俗、完成申报书写作等四个子任务,将教材单篇课文学习放在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展开,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更大意义。路径和方式,适切不同儿童的学习进度。因而教师建构课堂学习生态的过程其实就是处理好儿童与诸多客体之间关系的过程,使之和谐,使之自然。唯有这样新知生发过程才是基于儿童自主建构的过程,才是真正从学习者心里自然长出的过程。
(三)进一步凸显个性绽放——真生长
建构课堂学习生态,一是要增加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性。这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应然要求,要根据儿童起点不同设置满足不同层次儿童的学习进度、路径、方式等,以此让每一名儿童都有可能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在学习。课堂学习生态就应该是处于不同的学习进度但儿童都有进步,儿童都被肯定和赞誉,因而儿童都因为满足而感觉舒服。二是要路径和方式,适切不同儿童的学习进度。因而教师建构课堂学习生态的过程其实就是处理好儿童与诸多客体之间关系的过程,使之和谐,使之自然。唯有这样新知生发过程才是基于儿童自主建构的过程,才是真正从学习者心里自然长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