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社会组启航活动记录表-陈钰华

发布人:马凯斯 发布时间:2022-01-10 浏览次数:

“启航”工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21.11.17

周次

16

班级

九(12)班

学科

法治

开课教师

陈钰华

课题

创新改变生活

开课老师反思:

本节课以创新为主题,主要了解创新的内涵、领域及相应作用,着重把握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改革与创新的关系。由于涉及的层次多样化,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镜头,第一镜头从个人的角度,以学校跑操为例并通过对其特点的了解初步让学生感知创新是什么,接着以学生分享自身身边的创新,提炼创新的领域及作用;第二镜头从社会的角度,以主人公为视角分享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前后不同的办事速度对比把握创新与改革的关系;第三镜头从国家的角度,以华为缺芯之痛作为切口,进一步让学生把握创新是驱动国家发展,是时代呼唤等重要性;最后以观察温州因创新带来的积极变化活动,落实学生本节课所学。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部分知识能有较好的总结,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节奏过快未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以及知识的落实程度还不够,最后一环节的活动并未把握好,学生的分享停留在个人层面,没有能更好的引导到更高层次,此外在情感价值目标上有所欠缺,对于培学生的自豪感不足,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听课老师反思:

    曹冰冰

    钰华的《创新改变生活》这节课经历6版,揪了无数头发,熬了无数日夜,耗费了多少精力才磨出来的,可见九年级道法的难上程度。这节课轻知识、重体验,而钰华的设计也是从生活中来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如导入环节采用南浦的跑操特别之处引出这是新想法新思维的创新,随之让学生分享自己所感受的创新有哪些,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从不同领域的创新适当引导;其次采用案例“最多跑一次”改革论述创新与改革的关系,十分清晰和明白;最后采用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表述出创新与富强的关系,体现出大单元概念教学的思维,十分具有借鉴性。而这些环节的设计总体上体现了由个人至社会再至国家的层面,内容也是由浅及深。钰华在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上采用了我是小小观察员的形式,让学生回归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再具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得法治上起来贴近生活。

   熊佳惠

   《创新改变生活》本课的设计钰华从学校的实际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跑操入手,感受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在课堂中创设角色——初中生小A,用小A的视角串联课堂逻辑。虽不是典型的一案到底形式,但精简案例带领学生领悟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创新,最终通过“我是温州观察员”回归学生。在课堂中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表达。因此我认为是否可以将该环节作为先导部分,让学生事先书写或小组合作寻找温州创新变化的地方,在展示的过程中体现不同类型的创新,并从中感受创新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马凯斯:

   本课主题是“创新”,钰华设置了三组镜头,分别讲述个人、社会及国家。在个人层面,导入运用了本校的特色跑操形式,引出方法方式的改善是一种创新,借由学生分享身边的创新,引出创新还可以是从无到有,以及有多个领域,如知识、制度、技术。这一部分,学生分享的蛮好,但不足的是老师没有将“创新是什么”解释、归纳到位。在社会层面,主要通过具体的“最多跑一次”案例,分析创新与改革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比较绕开,需要教师讲解清晰,学生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增强自己的理解与表达。在国家层面,主要借助工业革命,感受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通过各个国家的战略及华为的缺芯之痛,带领学生思考当今国家竞争中创新的重要性。最后的探究式聚焦温州,让学生观察、提出创新的建议。这一探究最好能够将标准具体化。最后用侯老师评课的一句话总结,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教”的层面,更要关注、引导学生提供学习的能力。

   郑金铭:

   本课从南浦学生熟悉的跑操视频入手,引出创新的话题。接着问学生身边哪些事让你感受到创新,引出创新可以体现在知识,制度和技术等等方面发挥作用。然后通过多跑一次的小A爸爸的事例,分析创新与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以小组探究完成学习单,聚焦温州的创新成果。整堂课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体现学本课堂。

 

 陈自然

一个有效的导入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的视频为本土学校的跑操视频,来自于学生生活,陈老师精准把握,教师语言精炼,可以看出字字句句都是经过课前精心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清楚老师的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尤其是关于改革与创新的关系,运用最多跑一次的事例,非常契合知识点也可以让同学深度理解知识点。

 

丁玲利:

 

《创新改变生活》从学生的身边实际入手,即跑操入手,感受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创设角色——初中生小A贯穿课堂。带领学生领悟从个人,社会,国家角度的创新,最终通过“我是温州观察员”回归身边。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将创新这一抽象名词让学生用具体的事例表述出来。

 

林婕:

整堂课在导入部分所创设的情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我们学校的跑操文化的与众不同,引出主题——创新。第二个情景,就以小A的爸爸的两次办理护照经验引出改革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再在第三个情景中上升到国家层面,引出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最后,落到温州,请同学作为温州观察员对温州的创新进行记录。这种由点到面,最后落到温州,我觉得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层层递进的,也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但是,最后的分享温州创新中,学生仅仅说了自己的观察,而忽略了表格中的其他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邓捷予:陈老师的创新课堂导入环节贴近生活,采用南浦的跑操特别之处,引出这是跑操文化的创新,随之让学生分享自己所感受的创新,教师在此基础上做总结;采用案例“最多跑一次”改革辩证的论述创新与改革的关系,创新是改革的生命,提升发展品质内容,改革激活创新引擎;最后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华为的“缺芯之痛”引申创新与富强的关系。最后的探究聚焦温州,让学生观察、提出创新的建议。这一探究最好能够将标准具体化,让学生真正回归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再具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林彬彬:陈钰华老师本次以“创新”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常规课教学。本节课,陈老师以学生身边的案例“南浦操场我之所见”作为切入,很快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思考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第二部分,陈老师出示小A的父亲的一系列生活趣事,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创新变革所带来的便利。第三部分,最为精彩,陈老师出示小组探究讨论话题,以“我的温州观察员”,让学生合作谈论,温州是否有什么创新之处?或是什么值得创新改革的地方?整堂课节奏轻快紧凑,值得学习。

 

陈蕾如:陈钰华老师用特别的南浦跑操导入,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创新,谈谈自己的感受。将抽象的“创新”概念可感化。第二部分使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来论述创新与改革的关系。第三部分用视频来感受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创新史。用华为缺“芯”来感受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本节课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层层递进来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翁怡琪:陈钰华老师的《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听闻改稿无数,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最后的效果很好。本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并创设了一个贯穿整节课的线索人物小A。第一环节来源于南浦学子最真实的生活——“南浦操场我之所见”作为导入,果然学生表达欲非常旺盛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第二环节从社会的角度,以小A的视角分享最多跑一次改革,把握创新与改革的关系。第三环节升华至国家的角度,以华为缺芯之痛作为谈论的关键点引申创新与富强的关系。整节课从生活中来,再尝试会到生活中去,是道法上课学习的方向。

 

 

 

教研组长   李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